“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2012年7月11日23时31分,我的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走完了他71年多难而又无憾的人生旅程。
尽管对此早有思想准备,可是仍然感觉这一切来得太突然。原以为父亲还会像过去一样,凭着湘雅医院精湛的医术,再一次拒绝死神的召唤。以至于11日上午,在将病危的父亲送到医院抢救后,下午我还出现在了办公室。只是,这一次死神的微笑过于真诚,父亲终于再难拒绝。
父亲多年来被病魔摧残。40出头就检查出患有心脏病、高血压。1987年就曾在省人民医院住院三个月之久,甚至连春节也没回家。中年时期的父亲一心扑在工作上,总是不畏艰险,到最艰苦的地方,挑最重的担子。对于经常出现的感冒他也没在意,而感冒造成抵抗力下降和细菌、病毒感染,引发肾脏损害,最后却演变成了尿毒症。最近十多年来,父亲病情不断加重。因为心率不齐不得不先后两次安装心脏起搏器,血液透析成了尿毒症唯一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透析周期从最初的每周一次增加到后来的每周三次。即便这样,父亲还必须严格控制饮水,饮食坚持低盐、低磷、低钾等。为了透析时好穿刺,增强透析效果,血透病人一般需要施动静脉造瘘手术。由于透析时间长达10年,透析频繁,而一次造瘘一般仅能用10个月左右,无数次手术后,父亲两臂已是体无完肤、百孔千疮。
父亲是坚强的,虽然病魔紧紧缠着他,折磨着他,可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抗争,尤其是在尿毒症晚期,虽然回家的渴望如一笛牧歌,时常唤起父亲潜藏着的所有生命能量,但为了减轻来回医院一两百里奔波的劳顿,父亲只得以医院为家。也就在湘雅这所一流的医院,父亲创造了生命的奇迹。据医生介绍,像父亲这样装了起搏器的尿毒症病人,能坚持了这么长时间的透析治疗,可能是国内同种病例中少有的了。对此,父亲还半开玩笑地说,早知能活到当下,还不如当年用这七年的房租,在湘雅医院附近买下一套房子好了。
父亲的生命尽管只是在71岁画上休止符,可这也超出了他的想象。记得父亲花甲寿辰之时,他曾经说过,不祈求长命百岁,但若能活到70,也就相当于活到百岁了。2010年10月,父亲终于迎来了他的“百岁”寿辰。为表达对父亲的祝福,我们全家为他过了个热热闹闹的生日。看到大家都来为自己祝寿,父亲感慨万分,脸上不时露出幸福的笑容。父亲曾有个美好的憧憬,希望能见证母亲70岁的生日,亲自表达他内心的祝福。少来夫妻老来伴,父亲觉得,没有母亲的照料,就没有他的今天。陪伴父亲到医院透析是母亲,不辞劳苦照料父亲生活起居的是母亲,起早摸黑赴浏阳报销父亲药费的还是母亲。对于母亲的宽容、善良和体贴,父亲无限感激。今年五一,恰逢母亲70寿辰,父亲了却了这个心愿。
父亲能有今天,一方面是他具有顽强的信念和毅力,另一方面是因为有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此外还得益于党和政府这些年来不断加大对民生的投入。父亲近10年来的医疗费用达百万元以上,他只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们家也只是天下众多普通家庭中的一个,难敌巨额医疗费,父亲切实感受到了社会保障带来的好处。因此,他时常说,“我是医保体系最大的受益者,要不是能报销70%左右的医疗费用,估计也熬不到今天了。你们要好好工作,报答党和组织对我们一家的关心和帮助。”
父亲的离世,我们悲从心中起,泪在眼中含。可父亲觉得,生命诚可贵,但死亡是对每个人的一种考量,是逃避不了的,这是一个轮回、一个定律。与其痛苦地活着,还不如早点解脱。对自己来说是解脱,对家人也是一种解脱。父亲真是这样做了,他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就走了。他甚至在病危之时,面对母亲的问话,还说没有什么不舒服,不要送医院抢救……我想,这不过是父亲最后的良苦用心罢了。
这就是我的父亲,无论是对家庭还是对单位,无论是对家人还是对朋友,他总是把别人看得很重,把自己看得很轻。在这生命即将终结之际,还是这样的淡定和担当……
敬爱的父亲,您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