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人才招聘  |  新闻中心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湘ICP备08103146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长沙

新闻中心

资讯详情

巧借外力企业发展日新月异

浏览量

http://paper.cnmn.com.cn/Content.aspx?id=77461&q=3176&v=6

 

——二十三冶对接中国五矿发展纪实

    当前,科学发展的要求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传统施工企业发展模式构成巨大挑战,建筑施工企业迈入转型发展的时代。作为一家以建筑施工、房地产、矿山开发经营为主业的大型企业集团,二十三冶主动适应这一趋势,审时度势,通过对接中国五矿,着力引进中国五矿的资金、管理、平台,靠大联强,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层次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企业效益的大幅提升

    一、联姻央企,对接重组企业重生

    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二十三冶金建设公司。公司始建于1953年,先后隶属于国家冶金工业部、国家有色工业总公司,20007月下放省人民政府管理;2003年列入省人民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20家大型企业集团之一。

    20063月,国务院国资委下发《关于推进中央企业与湖南省企业开展对接合作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后,二十三冶组织对文件进行认真的学习,深刻领会文件精神,最终把绝大多数人的思想统一到引进一家产业关联性强的大型中央企业,依托一个更大的发展平台思路上来了。瞄准央企是二十三冶发展的关键,靠大联强,对二十三冶来说现在是个机遇期,如果不抓住,就会与机遇擦肩而过。经过半年多的了解、商谈,二十三冶报请省人民政府及省国资委批准,选择了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作为股权战略投资者。20067月,省人民政府与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签署协议,引进中国五矿作为二十三冶的战略投资方。随后,湖南省国资委与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签署关于股权转让协议,二十三冶由原来国有独资企业改制为中央企业、省国资委及员工持股的股权多元化企业。

    二、巧借外力,发展之路越走越顺

    “不善借外力者,不足以成大事”。思路决定出路,方向决定未来,以战略高度和长远眼光与央企对接,二十三冶掀起了发展一个又一个高潮。

    二十三冶的传统产业主要是建筑施工、房地产、矿建矿井施工,但是由于投入不足,技术、管理比较落后,发展缓慢,急需改造提升。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并购重组二十三冶以来,为二十三冶发展提供了业务、融资和管理支持,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推进了企业的跨越发展。

    一是提供业务平台。二十三冶充分利用中国五矿业务协同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首先,二十三冶通过诚信共赢,友好合作等方式,与鲁中矿业、邯邢矿业、五矿浦东、五矿贵铁、五矿湖铁等五矿集团下属成员企业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掌握了各单位项目信息,围绕投资的“兴奋点”,积极开展项目对接活动,还通过各自渠道相互介绍新客户、新业务,成功开拓了五矿集团公司的内部市场,创造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其次,对于建安企业来说,由于国内的黑色有色都属于夕阳行业,铝行业市场也饱和。二十三冶跟随五矿集团国际化步伐,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拓国际工程承包业务,先后承接了波兰弗罗茨瓦宾馆项目、印度电钢总公司220万吨电钢项目、塔吉克斯坦阿矿工程、斯里兰卡锡兰石油公司的M罐区工程,海外业务已经初步形成了东非、中亚、南亚、东欧四个区域性市场第三,二十三冶作为五矿集团地产建设业务中心的支柱企业,通过与地产中心下属的五矿建设、五矿置业、营口产业园开展业务协同,打造了五矿地产品牌,扩大了五矿地产的影响,实现了房地产的业务协同,同时在服务质量、安全运行、用户满意度等方面效果良好,促进了二十三冶建安业务的发展。通过五矿集团公司业务平台,二十三冶每年从中国五矿内部承揽建安业务达10亿元以上。2010年,集团公司承接的五矿内部协同业务签约量为10.66亿元,占集团公司年签约量的17.19%

    二是提供资金平台。并购重组初期,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每年向二十三冶注入流动资金20亿元以上,目前达30亿元以上,支持二十三冶在房地产、建安和矿业业务快速扩张,实现主营业务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利用中国五矿融资平台,在湖南本地银行授信额度由12.5亿元提高到85亿元,二十三冶也从传统的建安施工企业转型为具有较强投资实力的企业集团。以市政工程为主,重点关注高新产业园区、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和文化产业等领域的BT项目。近年来,二十三冶先后与云南昆明、昭通和湖南株洲、岳阳、湘潭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大力度投资建设云南滇池环湖公路、柿凤公路、昭彝公路和株洲职业教育大学城、岳阳城陵矶临港新区、湘潭九华湖公园等项目,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中国五矿的支持下,二十三冶还与中国外贸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融资租赁转租赁业务,扩大了租赁设备规模,抢占了市场份额,提高了经营能力,取得了“借鸡下蛋,卖蛋买鸡”的效果。

    三是提供管理平台。中国五矿集团公司通过战略引导、业绩考核、管理审计等方式,促进二十三冶进行业务聚焦、管理改进,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二十三冶作为五矿集团内部唯独一家建安企业,在中国五矿的战略指引和资金支持下,二十三冶坚持走有质量的增长道路,提出了要成为优秀的工程总承包商、矿产品生产商和房地产开发商的企业愿景,从五矿集团内部的工业工程和矿山工程起步,做EPC项目,从设计、采购到施工,二十三冶实现了传统业务颠覆性的创新。此外,二十三冶在承担五矿集团成员企业的项目管理过程中,实施集约化、信息化、规范化管理,加快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推广应用,使信息技术成为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建立了双方之间规范、有效、密切、顺畅的工作协调机制,具体明确了协同项目中的合作方式、组织保障等,项目管理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

    三、只争朝夕,追赶超越创新发展

    对接央企,使二十三冶站上巨人的肩膀;对接央企,二十三冶走在了全省前列;对接央企,“数字”是历史记录的又一次刷新,而与“数字”刷新同时展开的则是科学发展实践的与时俱进!对接以来的五年,二十三冶从传统产业、传统管理中慢慢转变,产业优化升级,产业领域逐步拓宽,市场开拓也显露山水。这五年,是二十三冶历史上发展最快、综合实力最强、员工实惠最多的五年。

    一是企业发展观在解放思想中进入新境界。通过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冲破羁绊,二十三冶提出业务聚焦管理改进战略举措,实施了“转型、聚焦、协同”发展战略。五年来,二十三冶通过发展战略的思考与执行造就企业新的高度,子分公司之间、部门之间更加注重荣誉感,员工更注重归属感,强调自我管理和自我实现的工作方式,大局意识与创新意识在员工中已成为共识。

    二是企业综合实力在变革中取得新发展。五年来,二十三冶的经营业绩大幅增长,实现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由2006年的26.3亿元、2122万元增长至2011年的72亿元、4亿元,分别增长233.76%18.9倍。总资产由33.23亿元上升到80亿元,增长240%,净资产收益率由10.06%提高到43.33%,提高33个百分点,上缴税收由1.6亿元上升到4.95亿元,增长3.09倍(增加3.3亿元)。

    三是企业发展在转型中构建新优势。向 BTEPC、采矿的上下游发展是新趋势。二十三冶以建安总投资16.3亿元的柿凤、昭彝两条公路为带动,资本经营带动生产经营有了新尝试。株洲职教园和湘潭九华工业园战略合作项目的签约,工程建设与房地产收入总规模将超过200亿元,标志着二十三冶“投资带动建安与房地产、房地产带动建安、建安促进房地产”的模式晋级新阶段。EPC内外部多个项目正在洽谈。二十三冶市场新优势正在形成,价值贡献开始显现。

    四是建安业务在聚焦中聚合新动力。首先是聚焦了市场。二十三冶按照子分公司主营业务核定及区域布局,传统市场的优势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黑色和有色冶炼工程的比重保持在35%以上,地铁、市政路桥等新领域的开拓量大幅度提高,2011年二十三冶在新领域业务比重已占总签约量的6.69%。海外业务已经初步形成了东非、中亚、南亚三个区域性市场。区域经营能力明显加强。其次是聚焦了客户,二十三冶把重点放在AB类客户上。第三,集中优势资源投入大项目,二十三冶项目平均中标金额由800万元上升到了4200万元。第四,聚焦了核心能力,二十三冶进一步理清总部、子分公司、项目部的管理和业务关系,整合一些效益低、风险大的公司和项目,通过强总部和项目规范化管理,企业组织、管控、人员素质有了大幅提升。

    五是房地产业务在专注中赢得新突破。二十三冶嘉盛地产专注于中高档住宅,集中资源进行大盘和高附加值楼盘开发。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和流程为起点,有效推进标准化建设。坚持营销创新,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四年共开发面积167.4,整理盘活土地380余亩,累计房地产销售收入39.9亿元,实现利润6.97亿元。四年来,二十三冶嘉盛地产先后荣获“长沙房地产10大名企”、“2010年度品牌地产企业”、“企业公民奖”等称号。当前宏观经济面不景气,许多房地产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二十三冶嘉盛地产可以非常坦然地度过,这主要得益于对接重组带来的集团资本结构优化。

    六是矿采矿建业务在集约中获得新拓展。大红山铁矿采运项目是二十三冶转变经营模式的成功试验。二十三冶矿业公司依托矿建项目的延伸,取得了南江集团李家河、水马门铁矿、广东凡口铅锌矿的采矿业务,总采矿业务规模达4.12亿元,增强了二十三冶市场竞争力。 2011年,二十三冶矿采矿建业务总签约量11.8亿元,实现利润1060万元,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七是内控管理在全面优化中建立新规范。二十三冶完善了管理制度体系,将《管理制度手册》、《相关管理制度》、《管理流程及表单》嵌入新的OA系统,实现了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电子化。清理了内部互参股和自然人、社团法人股权,撤并54家企业组织,形成了“8+13”经营单位模式。适应市场变化,持续改进制度体系。二十三冶走上了规范高效、持续健康发展之路。

    八是企业形象大变样。首先是品牌形象大变样,二十三冶已由传统的工程承建商转变为具有投资能力的承建商,通过承建国家和地方重点工程,共获得鲁班奖、国优工程奖11项,省部优奖82项。二十三冶组织科研开发6项,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1项,获得国家专利11项,开发应用企业级工法45项、省部级工法30项、国家级工法5项。其次是企业公民形象大变样,二十三冶通过湘籍奥运冠军赠房、冠名亚乒赛,参与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大地震和湖南、云南冰冻灾害救灾重建、云南昭通扶贫等一系列活动,树立了敢于担当的企业社会公民形象。同时,二十三冶年均提供就业机会3万余个,分担社会就业压力。第三是员工形象大变样,精神状态焕然一新,且充满自信,员二十三冶工收入由2007年的人均2.9万元达到人均5.5万元。

    二十三冶在新一轮中部崛起的态势已初见端倪。可以预见的是,这次二十三冶和中国五矿的对接,将不仅仅是相亲,而是一场以婚姻为基础的唯美的“恋爱”。二十三冶与中国五矿的重组,被视为是中央企业与地方央企对接合作的成功典范,湖南省委、省政府及国务院国资委相关领导对二十三冶与中国五矿对接重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赞扬。重组给二十三冶带来了巨变,也折射出湖南省大规模对接央企的广阔前景。

    二十三冶与中国五矿集团公司的对接成功,带动了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与湖南多个地、市和企业的合作及在湖南的投资规模。五矿集团先后与长沙、株洲、益阳、郴州等地市签订了经济技术合作协议,在当地启动了多个矿山资源开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保项目,并购重组湖南铁合金集团有限公司、湖南有色控股、长沙矿冶研究院等院企。这在中国五矿看来,主动与湖南地方企业对接,实现战略合作,无疑是得意之笔,更是贸易型企业的一次华丽转身。

>
>
>
巧借外力企业发展日新月异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