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前夕,中国有色金属报社发来一纸通知,2012年有色企业宣传工作会于10月16日至20日在厦门召开,作为宣传战线的一员,笔者应邀参加了本次会议。与会归来,感受颇多。
坦白地说,接到这个通知时,我既兴奋,又纠结。兴奋的是,有色报社又提供了一次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在加强与相关企业联络的同时,或许我可以借此机会为司庆专题片拍摄寻到一些帮助。加之第一次前往厦门,心里难免有不少期待。而纠结的是,手头上的工作繁多,时间有限。最后分管领导的批示打消了我的顾虑,我决定把工作放一放,去会一会远方的朋友,也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
虽然时值深秋,可厦门却一点儿也不冷,这可能是对于异乡来客的热情吧。会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潘文举作了重要讲话,他认为报社和有色企业报记者为擦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牌子做出了贡献,同时要求大家将报纸办得更具特色,将有色金属工业的声音传遍五湖四海。中国有色金属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张湘斌要求大家进一步开展好“走转改”活动,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金川集团、铜陵有色、紫金矿业等企业宣传部长介绍了做好企业宣传工作的经验。几位领导的讲话及同仁的交流,一直在我耳边回响,在内心回荡。
“《铜陵有色报》与《安徽日报》可以PK。”在介绍铜陵有色报时,张湘斌社长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很遗憾,我没有看过这两份报纸,但可以料到,企业报社在人力资源、新闻线索、发展空间等方面,不可能与一省之党报相比。然而,《铜陵有色报》却发挥了报纸的宣传、信息、服务功能,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赞扬。走过了十年,《二十三冶集团》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新闻采写、报纸编排等方面,编辑部也多次向湖南日报社取经,努力争创湖南省十佳企业报,但我们仍存在很大的差距。
“当紫金人,办紫金报,想紫金事,做紫金梦。”紫金矿业宣传部长邹永明发言时,他这样说。2010年7月紫金矿业“环保门、红包门”事件将这家企业抛向舆论的风口浪尖。面对媒体的谴责,邹永明尽管当时因腿伤住院,但他拄着拐杖站出来主动直面媒体,通过组织有效的新闻公关,将危机变为转机,为企业赢得了先机。他还讲到,一次休假旅游期间,突然发现手机里有一条公司领导的未接来电信息,他主动回电:“如工作需要,我可以立即结束休假,返回工作岗位。”尽管这位领导没有要求他这样做,但从言语中可以看出他对待工作的态度。因为有了邹永明这样一大批高度敬业的员工,紫金矿业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
在与同行交流中,我还有一些意外的发现,学中文而且工龄不长的曾芳能将铜冶炼工艺流程娓娓道来,十一冶集团报总编李世杰曾任项目经理等,他们文武双全,全面的业务知识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对比我们编辑部,由于知识面的局限,采编人员在对涉及专业领域稿件编辑时,经常出现知识性的“硬伤”。
“搞好走转改,对基层要有感情,我们根在基层。”“搞好走转改,要到基层去,要有好作品体现。”张湘斌社长的讲话使我对宣传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及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同行的交流使我看到了自身知识面的狭窄和个人能力上的差距。落后不可怕,差距须正视。我想,只要大家齐心协力、爱岗敬业、博学笃志,集团公司新闻宣传工作定能达到对内造势、对外扬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