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人才招聘  |  新闻中心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湘ICP备08103146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长沙

新闻中心

资讯详情

601,二十三冶工厂建设从此起步

浏览量

从株洲市中心广场沿新华路往东前行,穿过繁华的中心商业圈,跨过红卫桥,就到了株洲市钻石路。在路的尽头,就是今天的株洲硬质合金集团公司(前身为株洲硬质合金厂,又称601厂),当年苏联援建新中国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共和国第一家硬质合金企业,也是中南有色冶金建设公司(二十三冶前身)承建的第一个工厂项目。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参与了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的许伯勋老同志,了解了一幅幅真实的历史图景。

硬质合金被称为“工业的牙齿”。但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硬质合金产业几乎一片空白。一个钨资源世界第一的大国,却只能高价进口硬质合金。工业缺少了“牙齿”,发展又从何谈起?

19543月,刚成立一年的二十三冶带着重托,带着梦想,开赴株洲马迹塘,在这片荒凉冷清、野草丛生、野兽出没的土地上,义无反顾地投入株洲601厂的建设。

对公司来说,这是一项全新的工程,也是一个考验。因此,当时重工业部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先后从湘西、华东钢铁六公司、长沙几个建筑中队,调来了大批技术管理及作业人员,又从青岛建校、长春建校,“要”来了50余名中专生,充实公司团队。“大战”面前,各路精英卯足了劲。虽然住的是狭窄的工棚,睡的是地铺,“上盖杉树皮,下垫稻草地”;白天冒着40度酷暑,晚上忍受着“群蚊乱舞”,但是一想到共和国第一个硬质合金厂即将诞生,不由豪情满怀,干劲倍增。

601厂一期工程主要有3个湿法冶炼车间、氧气站、中心实验室、烟囱等55个子项,刚开始是建厂筹备工作,然后是修建进厂道路,进行土方平基、民用建筑及厂房施工。在施工体制上,公司设立了5个工地、一个加工厂、若干个专业队。其中101工地为1号湿法冶炼车间,是601的核心工程。102工地为氧气站等工程,103工地为机修车间工程,104工地是锅炉房工程,105工地为其他民用建筑工程。工程施工过程中,建设者克服了工程地质条件复杂、车间内部结构复杂、施工材料和施工机具匮乏、技术力量薄弱、交通不便等困难,在苏联专家的统一指挥下,通过多专业、多单位联合作战,推行分层平行流水作业,仅用了一年零九个月的时间,就建成了该项目,其中44项工程中“优等”29项,“良好”13项,合格2项。

601工程建设取得成功,也离不开湖南省委及株洲市委的支持。当时,省委每周要召开一次工程调度会,株洲市委书记马壮昆更是经常深入工地,亲自在项目上指挥调度。许老回忆,“那时,省电力局停电,要打电话反复和我们协商;一有天气变化,气象局在第一时间通知我们;新出的电影还没在长沙首播,就先到601工地放映。”

601厂的建设,也打响了二十三冶涉足工业厂房建设的第一炮。从那之后,二十三冶开始脱胎换骨,有了“原始积累”之后“已非昔日吴下阿蒙”。一是各种吊车以及其他设备“武装”了公司,公司底子更加“厚实”。还有,新中国领导人之一刘少奇在601厂竣工投产后视察时说,“施工单位应该有个基地嘛。”于是,二十三冶后面就有了株洲学堂冲基地、湘乡基地、长沙树木岭基地等。二是从50年代开始,二十三冶人就接触到了国际上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苏联专家那里,就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如混凝土配合比,以前是体积比,后面知道按重量比更科学;像混凝土添加剂、预应力技术等,也是第一次运用。其他一些模式也照搬了过来,甚至连预算表格都直接copy。三是职工队伍得到了锻炼,尤其是那50余名中专生得到快速成长,他们逐渐成为公司管理、技术人才中的中流砥柱,使得二十三冶在后来的工厂建设上更加游刃有余,如后来承建的号称“亚洲第一”的株洲冶炼厂30万吨锌、15万吨铅冶炼工程,虽然没有专家指导,但因为有了601工程的建设经验,施工管理上已是游刃有余了。

>
>
>
601,二十三冶工厂建设从此起步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