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同志们:
下午好!
结合对这次会议的感受,以及对集团公司发展的思考,和大家交流、分享三点内容。
一、关于激情与梦想
首先和大家分享一句管理大师的哲言,“没有激情的工作必然会落入固有的平庸,没有梦想的人生一定会不值得回忆。”激情源于梦想,梦想源于信仰。信仰有三个层面的内涵。
1.政治信仰
我们是国有企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政治信仰的必然要求。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不容置疑,不得动摇。同时,我们也能够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以来在中华大地上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人鼓舞和激动的。因此,这个政治信仰值得我们信赖和追随,这不仅是组织的要求,更是经实践证明了的真理。
2.企业信仰
我们的企业信仰是企业使命和愿景的结合,是企业文化的力量,足以激励我们每一个人。一是关于企业使命。如果我们承建和开发的项目都能体现每一位员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我们的企业使命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我们没有像鸟巢、国家大剧院这样有代表性的工程,但是60年来,我们在黑色和有色行业,建成了很多值得五矿二十三冶人骄傲的大项目,这是我们的自豪。二是关于企业愿景。“客户信赖,员工发展,社会尊重”是我们的愿景。实现社会尊重需要较长时间的奋斗,我们可以先从客户信赖和员工发展上努力。2014年,我们要全面启动品牌建设,而客户信赖是品牌建设的基础,我们应该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品牌管理,逐步树立品牌形象;员工发展是企业的发动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员工创造发展的空间和平台,给予员工足够的尊重、鼓励与休息的机会,让员工分享企业的发展成果,这是我们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
3.个人信仰
个人信仰因人而异,有的注重自我价值,有的注重个人魅力。只有当个人信仰、企业信仰、政治信仰尽量接近或者重合时,个人发展和心身愉悦才能共同升华。当然,这只是梦想源于精神层面的内容,梦想还源于发展目标。企业的发展,支撑着员工个人发展的信仰与梦想。五矿二十三冶的经营规模从几千万到如今过百亿元,部分子分公司到2014年也有望突破20亿元,这种发展规模和利税贡献,是我们实现梦想途中的一种激励,希望我们的子分公司能够在规模和发展目标上形成你追我赶、相互竞争的良好局势。
二、关于学习和创新
先和大家分享三个关于创新的内涵,第一,创新是对适应的打破和对习惯的打破;第二,创新是二十一世纪的一种新货币;第三,时间必将证明创新是伟大的这个命题。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创新会决定其生存和灭亡,没落和兴盛。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美国的金融创新,美国有7035家银行,中国现在只有155家;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的例子就更多,如小米手机,营业收入达到了300亿元,它一无工厂,二无分销店,却立志五到十年要超过格力;如分众传媒,没有任何资源,就凭着一个理念、一个经营模式,却垄断了一个渠道。基于对创新的认识,我和大家交流三点内容。
1.创新的氛围
创新氛围的营造需要机制和引导,引用一位管理者的两句话,第一句是“我们对员工不要只使用他们的双手,而是要使用他们的大脑”,第二句是“人只有觉得自己是渺小的或者是有限的,你的行为和行动才有可能开始伟大”。这两句话足以让我们意识到集合众人智慧的重要性。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员工和下级部门向领导汇报工作,领导们大多给出了非常明确的意见和指示,这当然也是一种领导方式和管理风格,但是如果领导把结论和方向都定了,员工和下级部门就不会再主动思考,无法激发创新思维。我们每个人的智商和智慧都是差不多的,如何把众人的智慧集合起来,这需要在创新氛围和机制设计上下功夫。集团工会开展了一个“金点子”活动,子分公司同样可以思考,如何在管理、技术和机制上创新,并且运用到我们的工作上。我们的营业收入总在100亿元左右徘徊不前,盈利空间也有限。并不是因为我们本身盈利空间、资源、市场、智慧不够。我们要主动思考存在的不足,如果总是停留在原有的思维和管理模式上,我们是没有出路和生存空间的。
2.创新的能力
创新能力来源于学习。农耕时代,读几年书可以用一辈子;工业经济时代,读十几年书可以用一辈子;知识经济时代,要终生读书才能不会被淘汰。现在,我们的信息量和知识量每两年半翻一倍,而且这个速度还在加快。学习要和懒惰思想作斗争,很多同志不想学,觉得学了没用或者没有时间去学习。想学习的理由只有一个,不想学习的理由有千千万万。学习的途径不只是书本,也来源于方方面面的交流,可以来源于和同事、上级、下级的沟通,也可以是与同行和市场交流,学习方式形形色色,无处不在,无所不在。
3.创新的目的
创新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企业发展,二是员工幸福。企业要发展,管理要提升,没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模式和创新的团队,是不可能实现的。近几年我们在创新上有所改变,但很有限。员工幸福这是我今天第一次提出来,创新的好想法和做法,能让我们员工的思想成果受到重视和尊重,既能够在物质上得到肯定,在精神上提供愉悦,又能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
三、关于执行与改变
1.认可是前提
在执行层面有这样三种现象,一是上热下冷。集团公司战略和制度的宣贯执行,在集团总部层面很活跃,到子分公司和项目部逐步递减。二是说易做难。集团公司和子分公司签了各个方面的责任状,员工代表和各级领导,包括我在内,表态很容易,但是觉得做起来好难。三是上易下难。项目部说自己难,子分公司容易,子分公司说自己难,集团公司容易。这些现象反应出来的都是执行力的问题。认可是执行和改变的前提,上级的精神和指示集合了大家的智慧,如果大家在思想上没有认可,工作是落实不下去的。即便不认可,也要做到及时的反馈和交流,比如在讨论的时候就说到了房建资质升特级的问题,大家就提得很好。集团公司已经对这项工作作了安排,在4月1日之前会将资料报出去。最怕有些单位和部门,开会的时候不提意见,开完会后还是按照以前的方式和思维工作,那我们的辛苦就白费了。
2.行动是态度
某些时候态度比能力更重要。态度不端正,越是有能力的人,破坏性越大。我们的发展基调是“进中求稳”,经过60年发展积淀,我们具备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发展机遇、管理和技术基础、资源和发展速度,也形成了五矿二十三冶的发展气势,“进”是理所当然,不发展才是最大的风险。我理解的“稳”,就是防风险,在我们可控的风险范围内,企业要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3.结合是关键
2014年的工作安排在报告中已经部署,下一步如何结合自身特点,结合各类优势资源,结合新的思维方式,来助推企业发展。现在一公司的新开工项目,全部按照一体化管控体系的要求执行,并且已经取得了效益,这就是结合现有制度,在管理模式上的创新。在即将召开的地产中心2014年度工作会表态发言中,我将提出“3+X”的商业模式,投资、房地产、建安是我们三大主业,“X”是指可以整合的一切社会资源。每个子分公司资源、起步平台、历史条件、业务特点都有差异,越是有差异,我们就更应该利用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齐心协力,建立品牌,转型发展,结合工作实际,要有思考,有改变。
最后,借用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一句话“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为之奋斗”,我稍作修改,“我们的企业愿景如此美好,值得为之奋斗。”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