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  人才招聘  |  新闻中心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湘ICP备08103146号-1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长沙

新闻中心

资讯详情

从中铁建事件看国际工程风险管理

浏览量

http://paper.cnmn.com.cn/Content.aspx?id=74666&q=3129&v=7

    来源:8月30日《中国有色金属报》

引言

20092月,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铁建)与沙特阿拉伯王国城乡事务部签署了《沙特麦加萨法至穆戈达莎轻轨合同》;

20101026,中铁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香港联交所同时发布公告,公司在沙特阿拉伯王国麦加的轻轨项目预计将发生41.53亿元的巨额亏损;

20101113,每小时能运送72000名朝圣者的沙特麦加轻轨如期通车,困扰沙特国王阿卜杜拉的麦加朝觐踩踏噩梦宣告结束了。而中铁建为何会走到这一步的反思却刚刚开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投入到国际市场竞争之中。诚然,“走出去”是机遇,意味着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更多的利润来源;同时“走出去”也是挑战,潜伏着更多的风险,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中铁建沙特麦加轻轨项目巨额亏损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它是典型却不是唯一,它暴露的问题和留下的教训值得我们深思,也为众多正在“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敲响了警钟。

一、中铁建事件暴露揭示的问题

中铁建事件揭开表面看实质,它反映就是企业风险管理的问题。

其一,承接工程之前对风险估量不够埋下隐患。沙特麦加轻轨项目采用的是EPC+O&M 总承包模式,这与以往的国内工程和单纯的施工总承包相比较,风险要大得多,对承包企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熟悉当地的政策法规和施工环境,事前做好尽职调查和风险论证,另一方面要吃透合同文件,更为准确地估算工程量和报价,把成本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这些工作中铁建也许做了,但通过结果看过程,他们做得还不够到位,才会遇到诸多困难和阻力。  

其二,工程建设之中的风险意识不强酿成苦果。在预计出现亏损时还继续投入,保证按时完工,对业主而言,中铁建可谓是尽职尽责的总包方、口碑良好的履约者,只是我们不理解:在基本效益都不能保证的前提下,做出品牌、做大市场的价值和意义又何在?在立口碑树品牌和止亏损保效益孰轻孰重的问题上,中铁建的品牌意识盖过了风险意识,在风险发生后又没有采取足够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应对,付出如此大的代价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中铁建事件带来的启示

1、实行全面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央企实行全面风险管理是监管机构的要求。2006年国务院国资委出台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要求企业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指导企业风险管理工作逐步由分散化向系统化转变。另一方面,全面风险管理更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置身于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尤其在涉足海外市场过程中,建筑企业以其业务范围广、建设周期长、经营关系复杂、不确定因素多的特点,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因此,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建立起一套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能够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更好更稳的走向世界。

2、建筑企业应加强国际工程承包中的风险管理

一是应建立长效的风险管理机制。首先,要解决风险管理“为什么要做”的问题。要理清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才能制定与企业经营目标相适宜的管理策略,才能确定应该重点管、具体管的风险。其次,要解决风险管理“由谁做”的问题。要建立纵向对接、横向无缝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组织体系,上至董事会(总裁办公会)下至项目一线员工,横跨各个职能部门,都是风险管理工作的参与者。在跨国工程风险分析决策时,还可以借助外脑,利用有经验的或当地的中介机构来出谋划策,降低风险。再次,要解决风险管理“如何做”的问题。很多企业以往是凭经验、凭惯例在做,显然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风险管理必须贯穿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应在工程承包的各个阶段,依据风险突出的环节,以建立制度、规范流程来促进管理。以上三个问题解决了,风险管理的机制也基本建立了。

二是应切实加强国际工程的合同管理。广义的合同管理涵盖了从前期项目立项、投标报价、合同签订到合同履行并穿插事后救济的过程,对风险的防范也有不同的侧重。

其一,在前期立项阶段,重点是做好风险评估工作。要成立不同知识领域专家构成的研讨小组,对项目所在国和业主的基本情况严格考察,进而作出风险分析,划分风险等级,确定可承受能力和应对策略。

其二、在投标报价阶段,重点是把握报价的合理性。必须在仔细研究招标文件、充分考虑材料价格浮动、劳务用工工资、汇率变化等风险因素的情况下作出报价,避免缺项、漏项。可适当提高报价中不可预见风险费用,可在招标文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保留条款,为合同谈判和索赔埋下伏笔。

其三,在合同签订阶段,重点是争取有利的合同条款。要有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参与合同谈判,把握主动权;要认真分析工程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将风险通过合同条款在当事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要规范用语,约定详尽,避免前后矛盾、表意不明或当事人理解不一致的情形发生;要善于发现对方设下的合同陷阱,扫清风险障碍,争取合法权益。

其四、在合同履行阶段,重点是加强项目现场管理。要将合同中的风险因素进行交底,使项目部人员提高警惕;要狠抓质量、安全和进度,避免违约;要注重工程签证,确保签证程序合规,手续齐全;要做好工程资料的管理,为可能出现的纠纷保留原始证据。

其五,在事后救济阶段,重点是加强索赔工作。要确保在约定期限内按程序提起索赔;要注重索赔事项的分析和索赔资料的收集;在索赔遇阻时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争取权益。

 

>
>
>
从中铁建事件看国际工程风险管理
搜索